一、管理体制
(一)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主要是指医院的领导机构设置,医院内部政治领导与行政、业务领导之间,集中领导与民主管理之间职责与权限的划分,权力与义务的确定等组织领导的关系与制度。它包括单位同国家的关系、单位内部党、政、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纵向、横向的关系。
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学习苏联医院管理经验,实行院长负责制(一长制),以后又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957年之后,实行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1961年又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实行革命委员会体制,1982年《全国医院工作条例》规定,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1985年1月在全国卫生局长会议上宣布“各级卫生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院、所、站长负责制”。1986年《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医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行政体制按照少层次、精干有力、发挥效能的原则,实行院、科两级制、业务科室应按照中医特点、医院规模、实际情况需要和业务发展情况设置。科室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党组织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实行院长负责制的同时,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以保证院长在行政、业务管理工作中做到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同时也可以保证党组织和广大职工切实发挥监督行政领导的作用。形成了院长全权负责,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这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新的领导体制。
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了院长的职责权力,是改变过去医院内多头多脑、互相掣肘、办事推诿、拖拉、决策慢,效力低的状况。是建立高效、精干、有力的行政指挥和经营管理系统的保证。在上级党政的领导和指导下,享有决策权、干部任免权、财务审批权,内部机构设置调整权,对职工奖罚等权力。改变了过去名曰集体领导,实际上无人负责和无力负责的状况,是充分发挥行政领导作用的组织保证。同时也是党委保证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改变过去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使医院党委能从繁忙的日常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搞好自身建设,克服“党不管党”的现象,更好地发挥党委的保证和监督作用。
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行院长负责制以后,一定要保障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力。院长要树立依靠职工办好医院的思想,养成民主作风,学会走群众路线,尊重和支持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职工群众也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学会民主管理医院的本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
职工代表大会、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是医院民主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基本功能是加强部门间横向协调和起参谋咨询作用,以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冲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和吸收群众参与管理,更好地发扬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管理层次及职权划分
管理层次是医院管理的一种结构和功能状态,是表明不同层次在管理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对应的功能,合理的管理层次,才能构成系统内连续封闭的回路,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转。
按照院、科两级制,必须正确处理管理层次之间的分工关系,确定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做到职责与权限协调一致,命令指挥统一,上下级合理分工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院科职权的具体划分是:
(一)院长的权力和职责
院长是医院的法人代表,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根据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全面领导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人事、财务、总务等工作。根据中医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领导制订本院的工作计划,审查医院预决算,负责组织检查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并根据国家的人事制度,负责医院工作人员的任免、奖罚、调动及晋升等工作,把医院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医医院。
(二)科主任的职责和权力
科室是医院内部组织医疗活动的行政业务单位,科主任在院长和业务副院长的领导下,有权按照医院的计划、指令和规章制度的要求,统一组织实施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科主任对科室工作全面负责。科室副主任是科主任的助手,在科主任领导下,分管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科主任和护士长是业务指导关系。科室护理工作和病房管理工作,由科护士长全面负责。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科室工作。
为了使各个管理层次有秩序地、有效地协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院长与党委(党支部、小组)(下同)的关系。院长与党委的关系,在组织原则上是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医院党委是医院的领导核心,院长要在党委领导下工作,向党委负责,重大问题要交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主动地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的执行情况。业务工作院长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书记负责,院长协同执行,书记与院长是团结互助的关系。
2.院长与党委书记的关系:院长和书记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都是医院的主要领导成员。院长是医院行政、业务的最高领导。党委书记主要负责医院思想政治方面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院长与书记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各自都要对党的工作负责,彼此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不同角度共同抓好医院工作。
3.院长与副院长的关系:副院长是院长的助手和参谋,负责院长委派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副院长在自己分工的范围内对院长负责,院长与副院长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副院长必须按照院长的指示和意图,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去贯彻落实,加强调查研究,为院长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而不应该超越职权,自行其是。院长要支持副院长工作,讲究领导艺术,充分发挥副院长的助手作用,对他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应主动承担责任。
4.副院长之间的关系:副院长之间,只有分工不同,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每个副院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超越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要积极请示院长或主动与其他副院长协调平衡,在工作上要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共同把工作做好。
5.院长与业务科室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科主任要在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行政、业务工作。科主任要对院长负责,院长定期或不定期对科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同时院长要给科主任以处理自己职权范围内事情的权力,切忌一竿子插到底,挫伤科主任积极性的领导方法。
6.院长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职工代表大会是医院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又是监督机构。职工代表大会是在院党委领导下工作,院长在工作中要依靠职工代表大会,并接受其监督。职工代表大会要支持院长行使职权,协调院长与职工群众的关系。教育全体职工服从院长的集中统一指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完成各项任务。院长负责制与职工代表大会制,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共同办好社会主义医院。
二、组织机构设置
中医院的组织机构,主要由业务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所组成。这三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医院的完整结构。而业务管理系统是整个机构的主体,其他系统要围绕业务管理系统开展工作,为医疗这个中心服务。
(一)业务管理系统
包括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和医疗业务管理机构三个部分。
1.诊疗部门:包括门诊和病房的各个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一般认为,100张病床的门诊应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科、药剂科、检验放射科、预防保健门诊;300张病床以上的应增设按摩科(室)、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气功科、功能检查科。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专科技术建设的需要,中医院的临床科室的结构要逐步改变“大而全”的局面,应根据本院技术力量,病人流向等因素,重点加强优势专科的建设。同时要注重发展专病门诊和开设专病病床。如内科可以“五脏”为系统,开设诊察室和病床。有条件的单位对专科、专病还可建立实验研究室,尽快提高中医学术水平。
2.辅助诊疗部门:包括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供应室和营养室等。
医技科室是基础科室,中医医院设置医技科室的目的,主要是用现代化医学的方法,为中医临床、科研服务;为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服务。医技科室的设置,应根据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和医院技术力量,业务建设发展规划情况进行装备。对中医专科和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应优先配备。
3.医疗业务管理机构:主要是医务科,300张病床以上的可设护理部。医务科根据院长意图,管理全院医疗业务事宜和直接管理图书资料室、病案室、统计室。
(二)行政管理系统
由院办公室组成:300张病床以上可设人事科。
(三)后勤管理系统
包括总务科、财务科。300张病床以上的可设膳食科。后勤管理系统负责后勤管理工作,保证全院医疗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总务科负责管理汽车库、锅炉房、动物室、太平间、门卫室、电梯、托儿所、幼儿园、电工、木工房、基建维修等。膳食科主要管理病员和职工食堂。财务科负责管理挂号室、收款室。
三、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任务
医院为分工专管某一方面的行政业务工作而设立的工作部门,称为职能科室。医院的行政科室一般都有明确的业务工作范围和相对独立的工作职权。因此,它既是职能科室,也是行政工作的办事机构。中医医院的职能科室主要有:
(一)医院办公室
医院办公室是院长的具体办事机构,也是负责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综合办事机构。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负责起草全院性的工作计划、总结和报告。
图1 100张床中医医院机构设置图
图2 300张床中医医院机构设置图
注:(1)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院业务和行政工作。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相应的工作。各科实行科长或主任负责制。
(2)图中所列仅指行政、业务机构设置,党、团、工会等机构未包括在内。
(3)图中列举了100张与300张床位医院的科室设置,各医院可根据本院所承担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和医院的规模、特长、技术力量及专业特点进行增设或合并,如增设口腔科、肿瘤科等,有条件、有特点的医院可增设专病诊室。
(4)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或科研机构附属医院根据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可成立科教科。100张床位的医院,人事、保卫工作由院办公室负责,护理、门诊工作由医务科负责。
2.做好医院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传输及反馈工作,发挥纽带作用。
3.具体安排各科行政会议,提高会议效率,检查督促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4.负责文秘工作,包括文件起草,业务科室以医院名义草拟行文的审核,公文收发、传阅、归档、来信来访、参观接待等。
5.帮助院长办理日常行政事务和临时交办的工作。
(二)医务科
医务科是具体组织实施全院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院内外业务工作联系协调的枢纽。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定期制定全院医疗工作计划,经院长讨论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草拟有关业务工作的总结。
2.组织各医疗、医技科室进行正常的医疗业务工作和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协调各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联系。
3.具体实施技术管理,定期分析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研究改进措施,抓好重点专科的技术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4.督促检查业务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和各级各项业务人员职责的贯彻执行。
5.积极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医疗事故要及时调查,组织讨论,提出处理意见。
6.制订培训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医疗业务干部的考核工作,协助学术委员会开展各项学术活动。
7.贯彻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搞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成果鉴定和应用扩展工作。
8.负责医疗工作上的内外联系,承办来往公文,办理日常医疗事务,掌管各科医生的排班及做好医疗抢救的应急工作。
9.接待业务方面的来信来访和参观访问事宜。
(三)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是具有业务和行政双重职能的科室,对院外的防治工作方面,要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防疫保健机构的指导。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和健全医疗卫生网,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防病水平。
2.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和地段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宣传中医中药预防保健卫生知识,健全清洁卫生制度,做好除害灭病工作。
3.指导、担任本院和地段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传染病及职业病报告、统计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
4.指导并担任本院和地段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和妇女病、儿童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5.负责本院职工的体检、保健工作。建立并管理好职工病案。
(四)人事科
人事科是合理调配和使用人员,保证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部门,其主要职责有:
1.根据医院的编制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统配各科室工作人员。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2.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政治情况、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按干部分管范围,做好干部的考核、转正、定级、晋升、奖惩和工资、福利方面的工作,向院长提供培养、选拔、调配、任免干部的建议。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充分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负责办理医院职工的调入、调出手续,办理职工的退休、退职、离休及请假和销假事宜,办理临时工的调配。
4.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和全院的人事统计、人员鉴定工作。收集整理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接待处理外调、函调工作。
5.维护院内治安。
(五)总务科
总务科是医院的后勤保障部门,它的主要工作任务:
1.负责拟定医院总务和物资供应工作的专项计划,在院领导同意下具体组织实施。
2.具体管理医院的房屋维修、分配和合理使用,具体组织基建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
3.负责医院正常的水、电、气、供热、制冷、交通、电讯等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4.搞好医院环境美化、绿化和卫生工作,做好污水污物的处理工作。
5.负责物资设备和办公等用品的采购、保管、供应、发放工作,做好医院的被服管理。
6.搞好医院各种生活福利事业,如伙食供应、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等。
(六)财务科
财务科是具体负责医院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保障医疗和各项业务工作发展的职能科室。
1.根据医院事业计划,编制年度、季度的财务预算和决算,做好财务分析,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计划开支,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2.贯彻各项财经政策,严格财经纪律,实施财务监督,做到以身作则,奉公守法,向一切违反财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
3.坚持勤俭办院,加强经济管理,组织合理收入,做到应收不漏。
4.负责工资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和发放,监督现金管理,负责支票的管理和签发,审查物资采购计划和监督仓库验收手续和旅差费报销手续,定期督促清点库存,防止积压和浪费。
5.健全财会制度,做到日清月结,记载清晰,数字准确,妥善保管各种帐册、凭证、报表等。
四、中医医院的病床编设
中医医院的病床床位编设多少,说明医院的规模和收容病人的能力;但不一定能说明业务水平的高低。确定中医医院病床编设的原则,主要根据当地病人的医疗需求,服务半径的大小,根据医院本身的人员和设备条件,根据医院的业务建设规划,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
中医医院的规模,一般以县级100张病床左右,地(市)级以300张病床为宜,省级及教学医院以500张病床较为合适。规模再大就比较难管理,床位过少经济上又不合算。中医专科、专病医院的病床编设视病人流量多少而定,但相对应较中医综合医院床位要少些。
中医医院分科病床的编设,各科床位的多少,根据各地的经验,大体上可按表1所列百分比设置。
表1 中医医院病床编设百分表
以上分配比例仅是个参考值,具体要按各医院实际情况来定。有某些专科特长的,专科病床比例应加大,甚至可以占很大的比例。病床少的中医医院。可将业务相近的科合并(如骨伤、外科、皮肤科等),各医疗科室凡不足15张病床者,不宜独立设立病房,可在其他病房内设一定的床位。至于产科病房是否设立,也必须按各地情况而定。
另外,各科室设立床位数,还可用下述方法计算:
各科室设病床数=每年需入该科病人数/每年该科床位平均周转次数
年平均需入该科病人数,等于该科门诊病人平均每年需住院率乘以该科门诊每年就诊总人次。
中医医院门诊病人平均住院率按1%计算,床位平均周转次数为10次(原规定为8次,1988年全国27所县级中医医院调查为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