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

来源: 互联网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术地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是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目标及确定依据

(一)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继推出设立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这是一项十分重要打战略举措,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推动整个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由于它们在发展形成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政府行为的需要,可以补弱补缺、变弱为强,能够为解决新的重要任务而表现出来。解决好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重点学科本身,而是力争使我国医药卫生在一些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全局,协调整个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增强卫生科技系统的整体素质和力量,使科学技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2.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带动全院科技工作的开展

医学科学技术是个大系统概念,它是由许多门类的学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体系。特别在综合性医院,由于学科门类繁多,因此,各医院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门类上齐头并进处在同一水平,即使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难免有劣势和弱项。另方面,在一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社会对不同门类的学科的需求度也在不断变化,有着主次、轻重、缓急之分。通过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这些优势学科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和依托,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门类、结构、比例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和后劲,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重点学科建设有赖于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学术带头人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增强学科带头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一定的压力和较优越的条件下不断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作用,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作贡献。

(二)重点学科的确定依据

确定重点学科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医药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出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以形成医院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

1.以整体原则为依据,明确重点合理布局

确定重点学科,必须根据国家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动态、趋势与前沿,扬长避短,立足创新,从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在宏观上做好学科建设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把握好“有限重点”的选择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一批有战略性、全局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并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发展具有优势的学科群体,使它们能相互交叉渗透,协作攻关,使之优势集成、重点突出,以利于集中力量去攻克防病治病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医院整体科技实力和防病治病的能力。

2.以择优原则为依据,巩固和发展原有优势、特色学科

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选择确定重点学科要充分发挥医院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原则上应是本院临床及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在国内、甚至国外已有较大影响的学科;这些学科同时具有学术造诣较深、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带头和结构合理、学风良好、团结协作的学术梯队;已具有较好的科研实验设备与图书资料等物质条件;并具有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的能力。对一些有传统优势的部门重点学科、博士点学科、某些实力较强的硕士点学科或部门医学重点实验室或部门医疗专科中心挂靠学科等,应积极争取再上等级,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成为拳头学科和带头学科,以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国内外相同学科专业或相关科学研究的制高点。

3.以开拓创新原则为依据,积极扶持新兴、前沿与边缘交叉学科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前沿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彻底搞清生物功能,找出克服种种危害人类健康生存的因素,为医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确定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必须面向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把握好学科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更新那些长线学科专业和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学科专业,注重发展和扶持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走理、工、医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以及中西医相结合的路子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使一些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尽快成为有优势特色的带头学科。

(三)学科建设的目标

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技发展

学科建设要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科技竞争力和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不断有创新成果的积累上,体现在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未知和未能、创造新知和新能,不断提高医学技术和防病治病水平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内涵。重点学科建设必须立足于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上,力求提高承接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能力和竞争力,争取在防病治病的难点、热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上有所突破,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的防治技术明显改进,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总之,根据确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加强针对性科技研究并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是建设和发展重点学科的根本目标。

2.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卫生科技队伍

建设和发展重点学科任务艰巨、意义重大,需要所有参与人员都能有足够的认识、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高水平的卫生科技人才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卫生科技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学科建设,要力争使一些医院的学科专业成为国内知名、甚至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力求培养出一批精干的、具有国内外一流学术水平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建立起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逐步形成真正代表我国医药卫生最高学术水平,人员梯队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国家队。

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撑条件

重点学科建设是多方面的,科研支撑条件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先进的实验技术装备和实验场所。重点学科建设要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承担重点科研任务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结合起来。要从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对重点学科的实验技术装备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支撑条件,力求重点学科与其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建成重点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基地,为医院的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科研条件。

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

学科带头人不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而且是该学科建设中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其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工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

选拔好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说明发现人才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选拔人才只看档案、只凭印象是不科学的,需要有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制订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要依据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学科内科研活动的运动和发展规律。

1.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作为学术带头人,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医疗卫生事业,对医院学科建设、事业发展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和责任感;要作风端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惯于实干;而且要谦逊大度、学术民主,有识才的慧眼和纳贤的胸怀,要全心全意地扶持后人,甘为人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要善于以自己较强的凝集力吸引和聚集人才,带领团结学科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使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不断合理,成为团结奋战、比例恰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总体效能的学术群体。

2.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威望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因此,要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学识渊博、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研究成就,被同行所公认并享有较高威望;已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在学术上起指导和带头作用。思想活跃、思路开阔,勇于开拓创新、探求未知,有较强的获取最新科研信息和跟踪前沿学术研究的能力,对学科发展有预见性及战略思想,善于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和突破点,及时正确地指明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不断开拓进取,勇攀科技高峰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学科带头人既是学术权威又是学科建设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由于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系统,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科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智于决策,巧于组织,精于分工,勇于负责,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能有效地组织不同学科交叉,团结不同类型人才协同合作,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有效组合;能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申请重大科研项目,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使学科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能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性和进取性,把握领导学科建设的主动权,把有限的物质资源用于最有希望的学科方向,以争取获得最佳的建设绩效。

4.合适的年龄及身体状况

科研活动的特点反映在年龄方面,就是研究人员创造力最强盛的年龄区域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在这段年龄区域内,科研人员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创造性强,最易取得较多的、出色的成果。科学学称这段年龄区域为“最佳年龄区”。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30岁至50岁,峰值年龄在37岁。这个反映科学创造和年龄关系的规律,就是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规律。选拔学科带头人,应按照和参考这一科学规律,一般应选拔身体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拔尖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个别贡献突出的可适当放宽。而对那些尚未迈入最佳年龄区,虽然现在默默无闻,但年轻有为、蓬勃向上的青年人才,应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或年青学术骨干积极扶持,加以培养,使学科带头人队伍能形成一个相应的平均年龄界限,由“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奋发有为”的青年,构成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综合体,并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之中。

(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方法

识别和选拔学科带头人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既要全面考察又不能求全责备,而且学科带头人往往不是“终身制”,只有在其创新性处于高峰状态时,才能起到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作用。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一定要有公开、平等的竞争和专家评审等优中选优的严格程序,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选举制的方法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学术领袖,是在长期的教学、医疗、科研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显著的研究成果并以其自身的智慧、品质、科学素质和科研道德被同行一致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因此,他们是学科的支柱和核心。采用选举制产生学科带头人,是群众路线在选才中的具体应用。它可以选举出众望所归、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淘汰不称职的平庸之辈,使学科建设始终朝气蓬勃,后继有人。

2.推荐制的方法

也可采用组织、专家、自我推荐与党政领导及学术委员会考核审批相结合的形式选拔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自荐或被推荐者应填写具有量化指标的综合考核测评表,由有关职能部门对自荐和被荐人员的政治表现和实绩进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选名单报党政领导和学术委员会进行全面审核、评估,必要时可进行答辩,并提出意见。推荐制对于拓宽知人渠道、发现人才,启用优秀学科带头人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推荐制还可打破“单位所有制”,促进优秀人才的合理引进和流动,有利于发掘社会上长期被压制、埋没的各种人才,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考核择优制的方法

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克服“论资排辈”,及时选拔优秀人才。可实行跟踪考核、一年一检查、两年一滚动的优胜劣汰式的动态管理制度。对现有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均应建立业绩档案,每年跟踪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补充或淘汰。对难以做出高水平工作和难以起到带头人作用的,停止支持、取消资格及相应待遇,对有突出成绩和贡献者要积极扶持,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培养档次。

(三)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术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学科带头人来说,面临着一个知道不断更新的问题。中华民族能不能拥有21世纪领兵带队拼搏在世界医学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医学科技将帅才,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批进入世界医学科技前沿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队伍,这是事关我国医学事业未来发展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因此,各医院必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跨世纪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要为他们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始终站在学科前沿。

1.制定培养规划和目标

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切忌急功近利、临渴掘井,要有长远眼光,应提前作出预测和规划。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适应人才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各医院均应根据自身规模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其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医疗、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及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上的提高等。必须措施可行,计划落实。

2.培养途径和方法

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应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以及各类人才的特殊规律,选择不同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医院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赴国内外学习、访问、研修、考察、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有助于学科带头人跟踪国际科技进展、把握研究前沿领域,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应根据各医院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使他们完成博士后、博士或硕士学业,或安排国内外进修学习、指定老专家指导,根据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给他们压担子,聘他们做研究室的主任、秘书等,使他们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同时让他们积极争取承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将他们推到科研、医疗第一线,以任务带学习,结合完成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培养提高。当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提高,除了组织上创造条件,采取适当措施外,主要还在于本人能面对科技挑战和竞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3.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

对学科带头人,除了给任务压担子外,医院还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给他们以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条件。如为了保证学科带头人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科建设的工作中,医院应为学科带头人配备兼职秘书;根据学科带头人的实际情况和本人意愿,每年还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的学术假,保证他们有潜心学术研究;医院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还应经常听取学术带头人的意见,并及时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在选派出国考察访问、审批科研经费、安排住房、晋升职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还应发给一定的学科带头人津贴,使他们更好地为医院建设服务。

4.学科带头人的考核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的核心,是学科中具有显著研究成果并被同行公认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专家。因此,学科带头人不是终身制的,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更替发展的。通过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业绩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学科带头人新的学术成就,了解他们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作出的新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带头核心作用;了解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差距。起到弘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科带头人履行职责的情况,包括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完成重大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和奖励、规划使用学科建设经费及课题经费、提出并落实人才梯队建设规划、科研支撑条件的改善及组织安排学术活动与著书立说等。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方法可分为评审法(定性)和计量法(定量)两种。所有定性和定量考核都应根据各级学科带头人的岗位要求配有详尽的考核细则和计分方法。定量考核能使考核结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比性、真实性和说服力。定量考核是定性考核的基础和依据,定性考核是定量考核的前提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它具有很大的对比度,能督促学科带头人相互赶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通过考核,医院根据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业绩、学术成就、身体年龄状况及学科的整体发展状况,确定其是否继续连任。

三、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及其组织实施

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是指较长时间内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重大措施的总体设想。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分年度具体化称为年度计划。通过预测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规划和计划,对医院发展是一种战略决策,其正确与否,决定着促进或阻碍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及人才梯队的建设,因此,必须重视做好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编制

学科建设规划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是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逐渐形成的,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地组合在一起。

1.编制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意义

编制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是学科建设的首要环节,目的是有效地组织学科成员利用已有条件去把握未来,争取最大的建设绩效。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规划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从而可以把医技人员动员、组织到实现这一规划与计划目标的各项任务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二,规划是协调和组织各方力量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科人员、经费设备等得到合理安排和使用,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从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三,规划有利于学科建设和考核验收。有了学科建设规划,使学科建设有了方向,可以围绕规划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同时对学科建设有了一个考核尺度和标准,有利于学科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原则

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一是要有先进性。必须把握好学科发展方向,站在较高的起点上,着眼21世纪的带头学科,瞄准国内外尖端技术发展的前沿,抓住学科发展的重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地确定目标;二是要有可行性。要从医院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学科现有的自身条件,认真分析学科现状及工作基础、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三是要有创新性。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生命所在、活力所在,多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学术思想的沃土已为大家所公认,坚持多学科的结合是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医院学科建设要走理、工、医相结合、临床和基础相结合、中西医药相结合的路子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要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和国际竞争的思想,敢于到国际学科前沿去拼搏,努力争取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

3.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基本内容

要研究如何搞好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管理,必须了解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规划与计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制定奋斗目标、预测发展趋势、采取的相应政策与保证措施等。具体包括科研情况、医疗教学情况(教学医院)、人才培养及学术梯队建设、学术环境、工作条件等。可以说规划和计划是对学科发展的总体设计,是根据学科自身发展前景、国家需要程度、与国内外同领域学术水平的比较以及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的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评估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决策目标,周密安排人、财、物,使整个学科建设从原来的状态结构发展到一个更佳的新的状态结构,保证整个决策目标的实现。因此,规划与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是决策目标组织实施的纲领。

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组织实施

规划与计划确定后,就应着手进行组织实施,也就是说要将规划、计划付诸实际行动,从而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实现。年度计划是以规划为依据的分年度工作安排,是学科建设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一般来说总目标分解得越细、越具体,就越容易实施,也越能检查出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或偏离了目标。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室和个人,使每一个学科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此外,还应以任务为中心,合理地调配实现规划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条件,要保证将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二)做好规划与计划的实施检查与监督工作

各级科管部门应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与图书资料及设备的配备情况、人才梯队培养及学术交流情况等。对执行情况要按期作出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规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如对科研课题执行中的新发现及时给予扶持和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偏差的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及时修订规划、调整目标。学科负责人每年底要写出年度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经医院科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考核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

(三)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重点学科建设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利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优存劣汰。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作用,能激励医技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工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