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逐渐老龄化,患病人数日渐增多,病情也渐趋多样化、复杂化,如何改变原有的医疗服务观念,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医学模式,使老年医学科由保健、康复型向预防、医疗、科研多功能型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医院领导应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统筹安排,使老年医学科逐步发展和完善。
1 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就医环境
我院老年医学科成立于1982年,当时仅有2个病区、34张床位,房屋陈旧、条件简陋、设备落后,此后的十几年中,虽然不断投入资金,用于改善病房条件和医疗设备,但总是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997年在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投资1700万元,建成了占地1211平方米,上下共6层的干部医疗保健中心,整个建筑坐落在绿树草坪之中,环境幽雅,内部设施先进。医院还投资50多万元,为老年医学科购置了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基本解决了住院难的问题,为老年病人的医疗保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合理设置专科,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在更新设备,优化外环境的同时,医院更加重视其内涵建设即医疗质量的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老年医学专业形成较晚,且以往病种单一,康复、疗养病人较多,医务人员认为在老年医学科学荒疏业务,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人员配备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医院将老年医学科从大内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级临床科室,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挑选了一批思想、业务素质好的中青年医护人员到老年医学科,加强了技术力量的配备,井根据老年医学科的特点,分别设置了老年心血管、老年消化、老年内分泌及肿瘤等专业,三十病区相对固定病种及专科医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特长。
在调整充实人员的同时,老年医学科十分重视业务知识的更新,技术水平的提高,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加强中青年医务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请知名度高的医学专家和教授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讨论;请国外来访的医学专家开办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这些专家带来了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和新的诊疗方法、手段,开阔了医务人员的眼界,启迪了思维,对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大有益处。医院还有重点地优先安排老年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外出进修和参加短期培训,科里积极组织和鼓励中青年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申报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全国、省、市及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使他们在医疗、科研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和充实。
3 狠抓医疗质量,做好危重、疑难病人的救治工作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也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现代疾病谱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肿瘤、糖尿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医学科收治的病人多数起病急、病情重、年龄大,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和多脏器功能损害,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良好的应急能力,较高的综合救治水平。老年医学科重视基础质量,科QC小组每月对病历书写质量、三级查房、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等各项质量指标和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在院医疗质量的检查中综合质量高,受到好评。老年医学科的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该病房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负责,他们坚持床边交班制度,并有一套完备的会诊抢救制度和一支由呼吸、心脏、消化、内分泌、麻醉科主任组成的、人员相对稳定的会诊抢救小组,对疑难危重病人及时组织会诊、抢救,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一年多来,先后抢救危重病人234人次,抢救成功率达87%。
4 转变医学模式,变单纯医疗服务为预防、保健、心理疏导等多方位服务,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老年医学科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除了躯体疾病外,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或多或少存有心理上的问题,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成为老年医学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每一位新来的病人,医务人员都要找病人和家属谈心,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对症治疗。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总是热情和蔼地对待每一位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述说,和他们交朋友,取得他们信赖,根据不同病情、不同心态,把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贯穿于拉家常和谈心之中,耐心地介绍病情,讲解药物的作用、治疗目的,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了解医生的治疗意图,消除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老年医学科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卫生宣教和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印制了保健处方,介绍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根据不同病情,发给病人。在候诊大厅、病房走廊布置宣传橱窗,定期更换,通过闭路电视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医疗保健和精神卫生知识。还利用病人来院门诊和复查的机会,指导合理用药,介绍应急办法,这些“保健处方”和“保健医嘱”深受病人的欢迎。
转变医学模式 搞好老年医学科的建设
来源: 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