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制: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

来源: 互联网

苏州医疗服务产业的市场化脚步一直不紧不慢。但这种不温不火的竞争格局将很快被打破。市属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将在年内破题!从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传出的这则信息,预示着苏州医疗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将很快驶入快速道。
公立医院为啥要改制?
  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龙头地位至今无人可撼。虽然民营医院方兴未艾,但无论是人气指数还是声望值仍难望其项背。
  然而长期以来,运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也有欠灵活,几条"短腿"成了公立医院加速推进市场化的羁绊。而旁顾四周,民营医院尽管弱小,但其经营理念、丰富的医疗服务却较公立医院先进,前途不可限量;大型合资医院虎眈眈耽蓄势抢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的平价药房,更是频频击中公立医院的"痛处","处方单"的流失越来越多,使得长期以药养医的公立医院无法再独立于市场的冲击波外。
  "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逼到不得不改的悬崖,不如将主动权抓在手中,在市场环境仍较为乐观的形势下主动出击。"据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改制后资产所有权还在政府,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改变的是医院的运营模式,公立医院的政府资产将委托民营机构管理,按照市场竞争机制运作,激发其潜在的活力。
  尽管体制改革的相关细则卫生行政部门仍在紧张的编撰讨论之中,具体的改革方案可能要到4月底才能出台。但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吴湛仁透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现管办分离。有关部门拟成立民营性质的资产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该机构按市场运作规律对各家市属医院进行管理,资产管理部门既可以是各家医院单独成立的,也可以搞强强联手,几家医院共同成立一个资产管理部门。2004年年内,市属公立医院要基本实现管办分离,并将鼓励各家附属医院一同参与属地医疗系统的改革。而卫生局的职能也要改变:过去是部门管理,即办医,今后要转变为对全行业的管理,即管医了。
改制医院会不会乱要价?
  经营体制改变后,医院会漫天要价吗?这是市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苏州市卫生部门就此明确表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市民的就医费用本就是公立医院改制的重要目的之一,市民将会从中受益,不用担心市场化运作后,要为看病多掏钱包。
  卫生部门介绍说,改革的目的是打破不合理的条块分割,最大限度地盘活医疗资源,使所有的医院在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平台上竞争。而一切改革,应该以患者是否得到实惠为归依。只有更方便了患者,更有利于治病救人,更能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再者,尽管改制后医院经营将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但"医疗市场本身是个买方市场,如果老百姓在你这家医院看不起病,你的市场自然就没有了。作为投资方而言,也不会只重短期效应,饮鸩止渴。因为只有在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医院投资方才能获得长远收益"。
  从实践来看,去年我市对7家区级医院进行了转制改革,实现了"管办分离"。事实证明,民资、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后,经营主体并没有"漫天要价",让就医的老百姓连呼吃不消。相反,投资方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了医院设施、不惜重金聘请专家人才,这部分投资成本也没有摊入医疗费用转嫁给老百姓,各项诊疗费用反在不断降低。以金阊医院为例,为改善就医环境,该院不断增加医疗硬件投入、聘请专家出诊,2人套间(带彩电、卫生间)每天的床位费用仅收35元,手术室诊疗室也变得十分人性化,甚至还专为守候家属准备了环境温馨的休息室。不少改制医院的投资方表示,不是不想多赢利,而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不降低费用、不改善服务就引不来就医者,医院就要面临"财政危机"。多数投资者甚至表示,不会急着"收网"取走赢利资金,相反要将近三至四年的投资回报全部追加投入,厉兵秣马迎接市场竞争。
公益性职能会不会削弱?
  改制后医务人员的个人收益将与医院的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不节约成本开销,完成各类医疗任务,员工收入和医院的自身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各家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将会空前的强烈。
  竞争会给苏州医疗市场带来些什么呢?吴湛仁称,改制后,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接受,各家医院都将在市场供需的牵引下使自身的运作流程更趋向合理有效。无需各项行政手段调控,医院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忙着降低运营成本,不断加强药品的采购管理和大幅缩减不合理开支;为吸引更多的病源,医院不用他人引导启发,就会更积极主动地迎合市场需求,提供丰富的医疗服务品种。当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调低各项医疗收费价格也会成为必然趋势,老百姓将从中实实在在地受益。"市场化运作后,医院会将自己当作企业来经营,我们的理念需要全方位的改变,病人将成为各家医院竭力争取的资源。过去是等着病人上门,不久的将来说不定会是医院出门去请病人。患者能真正尝到当上帝的滋味。"
  不同于普通企业,各家公立医院除了赢利目标外还须承担起一部分社会公益职能。改制后,这部分职能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据卫生部门介绍,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大家提了个醒,医院的公益效能在市属医院改制中也被反复提及。初步的设想是对于一些突发性事件或计划免疫任务,政府将以"大老板"的身份向各个医疗机构开出"订单",购买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各家医院完成的比例给予经济补偿。补偿金额不光是让医疗机构能赚回成本,还可适度赢利。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各类公益性"订单"将不再是"规定动作",反会成为各家医院争抢的"大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