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论应用于护理管理

来源: 互联网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如何认识人、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较少的投入使人获得较多的提高、完善与发展,以优化的人来完成管理目标。近年来,“人本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中。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已逐渐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点,已成为现代管理思想的一种标志。“人本论”应用于科室管理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爱和安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人都是怕孤独的,都需要友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心理压抑,情绪低落的人,工作热情自然不高。只有在感觉到被关心,被重视,有安全感,归宿感的时候,才能消除一切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作为管理者,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要真诚地关心下属,经常和他们谈心,营造一个团结、温暖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做她们的朋友。特别是在人事制度改革后,护士长聘任护士的情况容易造成护士人心惶惶。所以,更要经常和她们交流、沟通,肯定他们在科室中的作用,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这样,她们就会安心、努力地工作,有利于人心稳定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严格纪律,提高主人翁意识

  法约尔在管理14项原则中曾说:“纪律是以尊重为基础,而不是以畏惧。但纪律松驰是领导不善的结果。”严明的纪律,依然是维持一切正常工作的前提。管理者应以公平、公正、管理严、待人宽为原则,一视同仁。处理违纪行为时不能笼统一带而过,一定要落实到人,这样可避免因责任共担而使责任人存侥幸心理的情况发生。也可使其他人引以为戒,从而自觉地遵守纪律。另外,可让每个员工都参与科室管理,了解科室现状,共同制定科室工作目标,共同参与成本核算,了解科室效益和自身利益的关系,从而让她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科室的一员,是科室的主人。使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为实现科室工作目标努力工作。

  三、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作为管理者,要了解每名护士的特长,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人都处于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例如,某科室成员里有的擅长做棉签而不会做敷料,有的擅长作敷料而不喜作棉签。把工作种类和工作量不再均分,而是按其特长分配后,他们畏难情绪没有了。不但一改往日各种敷料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还有了储备。这样大大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肯定成绩,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三性”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影响人的“双因素”中,只有内在因素(也称激励因素)才能真正激发起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些内在因素包括工作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由于工作出色获得上级的赞扬、奖励等。作为管理者,要善于使用赞美的语言,对在工作、学习上有微小进步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对工作有益的任何经验、方法者,都要及时肯定,给予表扬,使其获得成就感。使人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有利于改进工作,技术创新。例如,某科一位护士偶然发现,在洗涤、包装、换药弯盘时,一副一副按顺序洗涤、包装,比原来大小内外混合清洗用的时间少,因为它节省了原来包装前还要重新选择、配套的时间。经过检验证明后,这一方法在科室迅速得到推广。自此后,经常有一些小发现在科室出现,给工作带来了不少方便。

  五、量化考核,体现价值

  多年来,我国采用的是功能制护理模式。每个人完成工作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难以统计,工作好与差无量化区别。久之,影响群体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护理质量滑坡。实行量化考核,可使工作有量化指标,有质控标准。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会一目了然。再运用量化考核调节经济杠杆,则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肯定和体现。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还可以提高她们的求知欲和科室工作质量。

  六、鼓舞士气,提高效率

  霍桑试验证明,所有影响生产率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工作士气。作为管理者,应当努力维持和维护集体一致的精神,随时观察和调节集体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心态。必须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及时宣传这个团体取得的成绩,增强集体荣誉感,以此鼓舞她们的工作士气。团体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士气高涨则生产率就会有更大的提高。

相关文章